赖布衣风水故事
赖布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出名的风水大师,他走遍了整个中国,曾经帮助过很多的人。不如现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风水大师赖布衣传奇吧,看完之后你必定受益匪浅啊!
宋朝徽宗年间,在江西省定南县凤岗,出现了一位饱读诗书的地理师——赖布衣。他自幼聪明伶俐,熟读四书五经,九岁时即高中秀才。他的父亲赖澄山,亦是当时有名的地理师,为人乐善好施,见识渊博。
赖布衣本名赖风岗,字文俊,布衣是后人为他取的别号。他十一岁那年,祖父去世,赖澄山把他叫到跟前,说:“孩儿,你天资聪颖过人,所以我并不打算传授风水之术给你,希望将来你能功成名就,为赖家争一口气。现在我要出远门,为你祖父找一处安息之地,顺便想籍着风水的帮助,使你出人头地,飞黄腾达。”
于是,赖澄山便离家去寻找龙家。他沿着九峰山来到粤北乐平县,只见那儿山明水秀,灵气逼人,他猜测在这附近山中,极可能藏有佳穴。于是他就继续往山上攀登,在不知不觉中,天色已暗了下来,一阵狂风自山顶刮下,赖澄山一不小心摔了一跤。他抬头往山上观看,突然看见一只如老鹰一般大的黑鸠,自北方飞来,然后在对面山崖处消失了踪迹。
赖澄山心里觉得很纳闷,那只黑鸠长约两丈,宽约九丈,莫非是黑鸠精变的?
于是,为了探查究竟,赖澄山立即起身,走了大约四、五个时辰,终于到达了对面山崖。他看了看四周,并没有任何鸠鸟的踪影,正在觉得奇怪的时候,忽然看见了一块模样怪异的巨石,耸立在山崖边。
原来刚才赖澄山所看到的鸠鸟,是由这块石头所幻化出来的,它背后的山形,正是一般地理师所称的龙穴。赖澄山当即掐指一算,算出将来葬在此处的姓氏,其后代子孙将会出现一位宰相和一位国师,并且子孙显贵,流传万世。
正当他雀跃不已的时候,他看见了一轮月光直射在这山穴附近,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,说:“原来是块犯师地,真是太可惜了!”
在风水理论中,所谓“犯师地”是指最容易吸取日月精华的灵秀之地;如果将祖先遗骸葬在此处,后代可享福不尽,但经手点葬之人,在三年之内却会发生不测,轻者残废,重者身亡。
赖澄山不禁忧心忡忡起来,心想:虽然明知它是块犯师地,但为了子孙的前途,以及一生劳碌的父亲,就是牺牲性命也是值得的。
隔日清晨,赖澄山立刻赶路回家。经过三十多天的奔波,他终于回到了江西。甫一进门,就对他儿子赖布衣说:“孩儿啊!父亲已经觅得一处福地,对你日后的前途有很大的帮助,今后这个家你也要多费点心。”
赖布衣点头允诺,但心里却完全不信所谓风水的奥秘。他问赖澄山何时将祖父的骨骸下葬,赖澄山却告诉他五年之后,赖布衣虽然觉得奇怪,但也不便多问,心想父亲总是有他的一番道理。
光阴飞逝,五年的时间一晃即过,此时赖布衣已苦读了数年书,除了个头健壮不少,在为人处事上也更加成熟稳重。赖澄山觉得是该让父亲入土的时候了,便选了一个良辰吉时,命令家仆买齐香烛纸钱,准备前往粤省乐平县的山上。
当日天才亮,赖澄山便带着赖布衣及三五个家仆出发。到达目的地之后,赖澄山拉正子午线,然后叫仆人把棺柩放下,正要掩土的时候,一位仆人因内急便在巨石旁小解,赖澄山来不及阻止,只得说:“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。”
赖布衣见父亲愁容不展,便上前问道:“爹,发生什么事了?让您这么忧虑。”
赖澄山说:“这块福地本来可助你官运亨通,荣华一生的,如今下人在此洒了一泡尿,冲散了这山中的灵气,你将来最多也只是做个国师罢了。”
于是,他便安慰他父亲说:“爹,就算是当个国师,也没有什么不好啊!况且,这还可以继承你的衣钵,将来若成为天下知名的地理师,也算是光耀门楣,您说是不是?”
于是,从那天开始,赖澄山就将自己一生的风水学知识倾囊相授。赖布衣则一面苦读,一面学习风水之术。他认为多学一门学识是有利而无害的。但他仍然寄希望后年的考试,能一举成名。”
时光匆匆,又过了两年。这一天,赖布衣正收拾行李,准备进京赴考。临行前,他父亲语重心长再三叮咛,勿把功名看得太重,以风水之术造福乡里,才是最实在的。
赖布衣说:“爹,您尽管放心,孩儿这些年来夜夜挑灯苦读,私塾的夫子对我也很器重,您就等着看孩儿衣锦还乡好了。”
在进京的途中,他暗中打听了一下,知道今年来至各省的举人中,没有任何人的学识可以与他匹敌,不禁暗自窍喜,看样子今年的状元,是非他莫属了。
会试那天,赖布衣一进考场便疾笔而书,三天的试题,他居然一天就写完了。正当他重新审视的时候,听见隔壁房里传来一阵极痛苦的呻吟声。赖布衣便起身走到隔壁房里探个究竟。
他看到邻房的考生,正抱着腹部在地上打滚,赖布衣立刻上前将他扶起。只是此人牙关紧闭,面无血色,赖布衣猜测极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,而引起抽筋寒热。于是他就拿了一些药丸给他吃,半个时辰后,这个人才醒了过来。
我叫刘仲达,江西修永人,家境非常清寒,在赴京的路上,几乎是没吃什么东西。而平常所吃的,也都是一些别人送的剩饭剩菜,所以今天才……”刘仲达说着说着就流下泪来,他叹了一口气,接着说:“今年科试若是名落孙山,我看我也将死路一条了。”
赖布衣安慰了他一番,并嘱咐他好好休息,明后两天才能继续完成应试。
不料到第三天中午,刘仲达的病情还是毫无起色,但他一想到此次会试是他唯一的希望,便想勉强执笔应试。赖布衣看他面色惨白,全身发烫,遂起了恻隐之心,说:“刘兄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你又何苦这样坚持呢?你若是信得过我的文笔,就由小弟为你代笔吧!”
刘仲达此时也别无选择,便点头应允。而赖布衣在答完试卷后,便赶紧回到自己的试场,等待主考官来收回试卷。
赖布衣交完卷,又急忙带着刘仲达去看病。在静疗一个月之后,刘仲达的身体慢慢复原,便一再感谢赖布衣的救命之恩。
一转眼,放榜之日已到,赖布衣满心期待着自己能金榜题名,却没想到榜首居然是刘仲达。在这一刻,他突然想起临行前父亲所说的话,只好苦笑一下。在与刘仲达话别之后,赖布衣整理行囊,离开了京城。
赖布衣是江西定南风岗村人,父亲赖澄山,是江西有名的地理师。赖布衣数十年在广东沿海一带“寻龙探穴”,人称“堪舆大侠赖布衣”。当时广东各县名门大族,多请赖大师“看风水”,择吉地殓葬其祖,关于他的身世,有一个有趣的传说。
据说赖布衣十一岁时,其祖父去世,其父赖澄山奔丧之际,曾对赖布衣说:“你可要用心读书,他日你祖父葬得好山,借风水之助,你定能有所造就。”
赖澄山守孝七七四十九日,遂离家而去,追龙寻脉,沿九峰山直达广东北部。九峰山是广东北部龙脉起点,也为世人视作南蛮之地,少有地理师来此。赖澄山沿九峰山直到粤北乐平,只见这儿山清水秀,草繁木茂,天地浩然,他深信这附近必有宝地。他翻山越岭,涉涧过沟,追寻龙脉。一天,一阵狂风骤雨,来势猛烈,他慌不择路,急急奔入附近山洞中,但衣服已被雨水淋透。
赖澄山正欲脱衣收拾,只见一只象鹰一般大的鸠鸟,自北飞来,在对面山洼间消失了影子。他实在有些奇怪,哪有如此身长二丈、翅阔八九尺的斑鸠?不禁心内暗惊“莫非这斑鸠已成精了不成?
雨停之后,赖澄山疾步走向对面山洼。谁知道,走了过去,不但不见有什么山洞大树可以藏匿那只大鸠鸟,就是它的迹影,也寻不到。正在觉得奇怪,忽然抬头一看,便即恍然大悟。
原来这山形十足地象一只大斑鸠。只见此山前面尖而短,后面瘦且稍长,中间肥起,活象一个蛋似的,两旁各突出一块尖地,形似鸟翼,简直活脱脱的一只斑鸠形状。且后面连接丰江,前面乃一片秀田,恰似一幅“斑鸠落田阳”的景象,实在是地形灵气幻化,是风水形成的好地方。
赖澄山仔细推测,发觉如在此地埋葬先人,三年后必可出一宰相、一太师,并陆续将出‘一斗’芝麻的状元。这一斗芝麻有数万粒,此山堪称百世不衰。赖澄山琢磨端详间,天色已渐昏暗,正欲下山之际,忽见一轮明月自东方升起,正照着那“斑鸠落田阳”的山穴。见此他不觉叹道:“唉,原来这穴地正是犯师地。“风水之道有所谓“犯师地”的说法,即举凡山中有穴地洞府,如果向正东方日月出处,那这座山便是最先感受到日月的精华,这样的地穴就叫犯师地。因为如将先祖遗骸葬下此山,那这家必发,但那经手点葬的人,却必定在三年之内发生不幸,重者夭亡,轻者也会成为残废之身。
赖澄山虽然明知此地是“犯师地”,但心下寻思:到处寻龙觅穴,为的是自己的父亲,既然寻得这座难得的好山,虽属犯师之地,但如果老父葬下,自己儿子即可发迹,虽对自己不利,但儿孙可以显贵,为赖家增光,自己也可含笑九泉了。因此,他决定将父亲葬于此处。
赖澄山回家后见了儿子赖布衣,对他说:“凤岗,你父现已寻点一处好穴,这座山就叫”斑鸠落田阳“,你祖父葬后三年,赖家一定会发迹。”赖布衣当时对于风水之学尚属陌生,不知个中奥妙,对此十分愕然。
赖澄山没有向赖布衣说明犯师地这一点,因为布衣那时才只有十一二岁,要是点破,怕他不肯让祖父葬在那里,而且,做父亲的也不忍心让儿子幼年丧父,令其心理蒙上阴影。此时的赖布